從自我設計開始,

到藝術平權及閱讀力平等,

恰巧這一連串的思考,都在一個命題上打轉:自我的啟蒙,思考的自由以及思想的責任。

"當啟蒙了的思想領悟了自己對思想的責任時,它就實現了它的目標。 "

"如果我們想用一種啟蒙了的形式來回答「什麼是啟蒙了的思想?」這個問題,那麼我們就必須親自參與這種思想的責任。"


接下來看看康德談何謂啟蒙:

"啟蒙的工具是批判。"

這意味著,只有與支配世界、阻礙啟蒙進程的那種權力展開政治鬥爭,理性才能實現對自己的啟蒙,完成啟蒙的任務。在爭取公共批判的自由的同時,理性也必須在政治上實現自己。

康德在《純粹理性批判》的「先驗方法論」中說:「這種自由正是理性存在的基礎。因為理性沒有獨裁的權威機構;它的判決通常不過是 自由公民的同意,這些公民中的每一個都必須有權不受妨礙地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,甚至否決。」「這種自由」––自由主義所理解的政治自由––「正是理性存在的基礎」,因為在康德那裡,存在概念表示時間中的真實存在。

每一個人都擁有理性,這是一種能力。但這種能力的實際運作––即理性思考和理性行動––取決於在一切事務中公開使用自己的理性的那種政治自由。因此,思想只有理解了如下 事實才算是啟蒙了的思想:人的理性能力能否切實存在,這取決於一些政治前提;只有同時努力形成這些政治前提,人才能實現他自己的有理性(reasonableness)。 

按照康德的說法,一場「思想方式的革命」 在自然科學中開始於培根,並由《純粹理性批判》在形而上學中推向 了頂峰;這場革命在啟蒙進程中延伸到了政治領域,並且––按照 18 世紀的預想––將在這裡結束摸索曲折的時期。就理性開始意識 到自己並開始在塑造人類關係中發揮影響而言,就人類因此有能力成 為自己歷史的主體而言,人類歷史作為一個整體(按照康德的說法) 獲得了只有個別學科在過去所獲得的東西:一種方向感,以及此後被 描述為「進步」的那種可靠的前進過程。相反,人類在不成熟的狀態 下的歷史仿佛只是沒有方向或目標的史前時期。

文章中提到的愚民政策,在管理上傾向被約束者是被動的狀態,只能服從,愈是主動思考愈難以管制;而在古代的女子不接受教育,也是為了讓女性甘心從屬於一家之主,因為無能自主;不論哪種主從身份,在上者只要不斷地灌輸外面世界很可怕,讓人恐懼走出去寧可無所為的安份過日子吧? 

啟蒙是一種自我的進步的趨力,不論你是否能意識到自己的改變它都存在;之前提過在閱讀能力上是平權的,故啟蒙的來臨也是自主性的。

它的目標,即是你思想過的未來。


最後在這邊想聊聊關於"實驗性精神":

http://pansci.asia/archives/88402

我們總害怕結果會失敗,總是想要控制每一個結果,符合標準答案。

這個小小的實驗,真切地告訴我們(關於恐懼或擔憂都是必然,卻不可因為害怕而不敢TRY)
::"往往在失敗的實驗裡,操作者可以學到更多"::

或許在填鴨式教育底下,我們從來不敢特立獨行或去挑戰權威;我們被二元化的分成:不順從規定是叛逆的,好孩子是要照表抄課的;我們在意的是結果是成績是成就,於是忽視了過程,只想要方法論,只想按著它去操作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。我們遺忘的是:個人的思考自主性,我們忽略了個人的天賦。

投入攝影的這些年,從來都對影像熱愛著,沒有冷感;因為這樣的歷程,當有人問我,如何能保持熱情,我想最重要的是:找到那個你真正,感受到血在身體裡流動的,那個所在。於是熱情將與你同在!

啟蒙是一個動詞,啟蒙時代是一個名詞,而你是主詞!由你"主動"起來,才能夠創造屬於你的"名詞,那個時代"。

Thanks for our lab.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啟蒙 自主性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nF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