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MISSING PIECE

the book: 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128232

當年這本小書很紅,大家都在其中看見完美圓滿與缺失之間的差別。

然而,在我閱讀過紀傑克Slavoj Žižek (拉岡)以後,我才明白,原來那缺一角的圓是破口是人生的匱乏,是慾望客體,卻因為有這個缺角,人們才能不斷地因為缺少而有動力向前滾動。這便是慾望的趨力。

人們真正要的不是(真的填滿這個圓),而是保持缺角then不斷的找那失去的一角。

人不是要追求完美,而是要承認自己的不完美。

有些訝異一則小小的插畫,竟然把慾望的趨力講得如此傳神。而這也是當年沒想過的詮譯方式。

一如在讀了紀傑克(book:傾斜觀看)後,發現電影後窗的寓意最重要的不是表面那個故事,而是那看似平淡無奇的支線故事。透過圓型監獄的概念,輕鬆的反轉主客體,投射主角的慾望,看了這段實在讓我佩服無比。

https://vimeo.com/37120554

上周在黃孫權老師講堂裡,他提到諸眾的力量,諸眾是窮人的集合,革命是為了不滿足,為了找回失去的,然而這一切最終都是為了追求人生愉悅。

對於人生究竟該是什麼?人活著究竟要有何作為?康德說:人,就是人生的目的。

當我在紀傑克拉岡的學術研究中,跌入慾望的牢籠;在電影久美子的世界,被黑夜籠罩,久久不能擺脫的無力感。

良師益友提醒我:也許無意義的一切,讓自己可以自由成為想要存在,去享受那生活裡的瑣碎。我不確定我是不是想通了,但是,想起這失落的一角,想起黃孫權老師說革命的新造人,是不是人生的點滴,努力將這些無意義完整成就,就是意義。

人一生不過就是追求身心的愉悅。如此簡單。

想起美的救贖這本書,審美的愉悅,應該也是活著令人欣喜的重要組成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FanF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